省生态环境厅科技与财务处处长邓华出席并介绍江西省2024年生态环境厅科技与财务工作,省生态环境厅科技与财务处副处长刘柳、省生态环境厅科技与财务处二级调研员颜红、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与规划院党委委员谭斌出席发布会,并答记者问。省生态环境厅新闻发言人江剑平主持新闻发布会。
据省生态环境厅科技与财务处处长邓华介绍,江西省2024年生态环境厅科技与财务工作主要从以下四方面开展:
一是加强统筹协调。成立以厅党组书记、厅长为双组长的生态环境科学技术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明确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工作职责和领导小组工作制度,建立生态环保科学技术工作协调机制、报告制度和联络员制度。领导小组据需召开全员会议或专题会议,审议生态环境科技重点工作、重大安排,推进形成生态环境科学技术工作合力。
二是科学布局引领。制定印发《江西省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锚定加快建设中部地区生态环境领域重要科学技术人才中心、中部地区重要生态环境科学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高地的目标,系统布局生态环境科技体制改革、生态环境核心技术和创新管理研究、生态环境科学技术创新载体建设、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构建、生态环境科学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等5个方面重点任务,加快补齐生态环境科技发展短板,促进形成与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的科学技术创新能力。
三是提升基础能力。推动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江西省生态环境监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将科技支撑能力建设作为生态环境监管6个方面能力建设任务之一重点推进,计划投入2.3亿元,着力推进江西省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建设,环境污染防治江西省重点实验室、省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建设,以及鄱阳湖总磷污染控制与削减等重点、难点、热点生态环境明显问题研究,不断夯实生态环境科学技术工作基础。
一是围绕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开展技术攻关。围绕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提升,重点开展鄱阳湖总磷污染控制策略研究、重点流域高氯酸盐污染管控和治理研究、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技术探讨研究等。聚焦大气污染防治需求,开展环鄱阳湖区域小尺度环流对大气污染影响机制、天然源挥发性有机物(VOCs)二次转化机制、细颗粒物硝酸盐源解析等基础研究。结合土壤、地下水污染防治及固态废料处置问题,开展有机物和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修复效果评估和风险管控技术探讨研究,地下水污染溯源以及风险管控技术探讨研究,固态废料综合利用及处置研究。
二是围绕新型生态环境治理开展技术攻关。针对多污染协同治理及综合防控技术薄弱等问题,强化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技术探讨研究与示范,持续推进省内典型新污染物时空分布和溯源研究、风险筛查、风险评估。聚焦优势电子信息和新能源产业,加强特征污染物和新污染物连续自动监测技术装备研究。
三是围绕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开展技术攻关。针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带来的生态环境影响,开展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影响和风险评估、农业废物回收处理等领域甲烷控制技术探讨研究,温室气体与污染物减排协同性、适应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与生态保护制度协同性等研究。结合“美丽江西”建设需求,开展减污降碳协同控制路径研究,持续推进低能耗污染防治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推行清洁生产,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提供科技支撑。
一是聚焦支撑“1269”行动计划提供重点服务。以生态环境科技支撑“1269”行动计划实施,把准绿色发展趋势、守牢底线。全方面推进扩区调区和优化整合技术咨询服务,先后为我省12条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集中分布的8个国家级开发区、49个省级开发区扩区调区和优化整合提供优质技术咨询服务,助力产业布局优化;完成多个产业园区规划环评,支撑产业园区打造电子信息、铜基新材料、锂电和光伏新能源、钨和稀土金属新材料、航空、炼化一体和化工新材料等先进制造业集群。
二是聚焦共抓长江“大保护”开展重点研究。认真贯彻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战略决策,坚持“三水统筹”,开展鄱阳湖流域法规政策研究和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一市一策”驻点跟踪研究。推动出台《江西省鄱阳湖流域总磷污染防治条例》,成为全国首部着眼湖泊总磷污染防治的地方性法规,推进实施《鄱阳湖总磷污染控制与削减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开展鄱阳湖断面总磷达标攻坚行动。深入开展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驻点跟踪研究二期项目,全面支撑长江保护修复,提出科学性、针对性、操作性较强的“一市一策”综合解决方案,助力沿江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和修复。
三是聚焦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重点项目。以助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导向,扎实推进标准研究项目、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实施。完成水质——氨氮、总氮、硫化物的测定气象分子吸收光谱法等3项国家标准研究;承担长江黄河重大环境污染风险识别、预警与防控技术及示范,赣江流域农田污染广域感知与溯源探汇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扎实推进典型新污染物对鄱阳湖濒危野生动物的影响及其保护关键技术、南方丘陵地区重点工业污染源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技术探讨研究等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实施。
一是组建生态环境领域江西省重点实验室联盟。今年9月7日,以环境污染防治江西省重点实验室等12家生态环境领域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多家特邀观察员单位为依托的实验室联盟正式成立,将为全省高水平保护和高水平发展的协同创新模式提供有力支撑。
二是建设环境污染防治江西省重点实验室。2023年12月28日,环境污染防治江西省重点实验室获批组建,目前,已初步形成大气、水、土壤、固态废料等多个领域研究团队,正在开展鄱阳湖总磷污染、PM2.5污染与臭氧协同控制、固态废料资源化与新污染物管控等污染防治技术研究。
三是打造江西省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江西省生态环境厅全力打造江西省大气污染防治联合攻关中心,建设我省首个大气超级站。2023年12月17日,江西省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挂牌成立,已形成常规大气污染物、颗粒物与光化学组分以及污染物垂直分布的监测能力,正以南昌市为重点研究区域,从大气排放源清单、污染物来源解析、复合污染成因机制、应急减排及成效评估等方面开展综合研究,下步将着力提升在颗粒物粒径解析、黑碳分析、风廓线表征等方面能力,全面支撑大气污染防治。
下一步,江西省生态环境厅将锐意进取、守正创新,加快建立与美丽建设相适应的生态环境科技支撑体系,以高水平生态环境科技赋能高标准打造美丽中国建设“江西样板”。(徐灿)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