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化招生考试改革及“双减”的政策背景下,恰逢新课程标准修订之际,2022年云南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将如何考,这是每个即将毕业的初中生及其家长、老师均关心的问题。那么,2022年的学业水平考试与往年又有什么新变化?下面我们通过对2022年《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指导丛书》的解读来为大家揭晓。
为贯彻国务院和教育部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云南省教育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建议》(云教发[2019] 113号)。《实施意见》精确指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主要衡量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习要求的程度,考试成绩是学生毕业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的基本依据;不断改革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坚持全开全学、全科开考,完善“两考合一”(毕业考试和升学考试),引导学生学好每门科目,减轻学生备考和课业负担,全方面提升义务教育阶段育人质量。
根据云南省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和云南省“双减”(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实施意见的要求,我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将严格依照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确定考试内容,坚持以学定考,提升中考命题质量。为落实课程方案理念,把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思想、内容具体化……
(二)字形:删去了2021年的两道田字格书写题;选择题部分换新,但考查方式、题型等不变。
(三)词语的理解与运用、(四)病句辨析:部分换新或微调,换中国女足、中国冰雪运动、袁隆平、边防战士、新冠疫苗接种、五四运动、嘉兴南湖、餐饮浪费、“吃播”、《典籍里的中国》、“祝融号”、北京冬奥、节能减排、劳动教育、中国发展历程、“天问一号”、美育选修课等2021年热点素材,但题型考查方式等未见大变动
(五)综合练习、(六)句子的衔接与排序、(七)修辞手法和标点符号的运用:微调,分别更新一道题的素材,涉及:语言、书法、“嫦娥五号”
(九)名篇名句背诵默写:更新少量句子,更新一道参观革命纪念馆的情境默写题
现代文:记叙文未变;说明文大部分文章更新,涉及汉字之美、小雪(节气)、芯片、梨花、亚洲象、科技冬奥、德尔塔毒株、云南生物多样性等素材;议论文部分更新。
一、第一部分学业水平考试解读中的考试质量评价标准、考试能力要求、考试内容要求、题型示例均无变化;
……有利于在高中教育阶段的可持续发展.数学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应当……思维特点、数学背景和生活经验编制试题……
……(“有利于在高中教育阶段的可持续发展”已被删除).初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应当……思维特点“、数学背景”(已被删除)和生活经验编制试题……
……各种题型分数的百分比大约为选择题40%,填空题20%,解答题40%……
1.难度结构:容易题、中等题、较难题的比例为7:2:1,试卷难度值控制在0.7左右。
2.内容结构:内容结构比例为物质约10%,运动和相互作用约50%,能量约40%。
2.客观题的配图增加,18道客观题,只有3题没有配图,试题情境增加,体现学科素养。
6.整套参考试卷,知识块分值占比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10:48:42,易中难分值比例基本与说明一致,易:中:难=67:22:11。
其中:一、考试性质;二、品质衡量准则;三、命题依据;四、命题原则;五、能力要求;六、课程目标与内容要求。 2022年与2021年描述一致,无变化。
化学学科考试采用闭卷、笔答、单科考试的方式,试卷采用试题卷与答题卷(卡)分离的形式,考生只能将试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卷(卡)上,答案写在试题卷上的无效。
题型、题量没改变,但有7道试题被更换,具体为:选择题:1、10、19、20、22,非选择题:24、25。
2022年参考试卷题型、题量、试卷满分、考试时间与2021年相同,整卷试题难度与2021年相当,但试卷的试题全部被更换,更换的试题大部分来源于全国2020年的真题且部分试题有所改编。
(3)装置的选择。①发生装置的选取应考虑是不是与水或空气成分发生反应,以及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②收集装置的选取应考虑气体的溶解性、密度。
(3)装置的选择。①发生装置的选取由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决定;②收集装置的选取由气体的溶解性和密度决定。
(1)元素的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化合物中,化合价用“±”号加上数字“1、2、3……”表示,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如NaCl;在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也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如O2。
(1)元素的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化合价用+1、+2、+3、-1、-2、-3表示,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
基本概念:仅仅是物质的形态或状态的改变,是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本身没有改变)
是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变化时分子分为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2022年“专题复习与训练”中的“专题训练”与2021年相比,题型没有变化,题量增加了,更换了部分试题,但试题的考点、考查形式无实质性变化,与2021年相似。
2022年删除了综合训练这部分内容,2021年有三份综合训练题的模拟试题。
相比2021年,除第一部分考试内容要求、题型示例、参考试卷有少量表述性文字变化,第二部分测试练习更新了部分试题外,别的部分均无变化。具体变化如下。
其中命题依据、考试时间、考试形式、试卷难度、试题比例和各部分所占比例均无变化。
1.命题依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及教育部编七年纪至九年级历史义务教育教科书。
5. 试题比例:全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选择题占50%,非选择题占50%。
6. 各部分所占比例:中国古代史约占20%,中国近现代史约占45%,世界古代史约占5%,世界近现代史约占30%。
第一部分的标题由考试标准及要求变为学业水平考试解读,第一部分中的学业品质衡量准则、考试能力要求、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题型示例没发生变化,考试内容要求、考试内容提要发生了一些变化,具体变化如下:
3.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克服厌学情绪和过度的考试焦虑,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和成就动机(B)
17.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掌握获得法律帮助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A)
17.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掌握获得法律帮助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A)
48.知道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体会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有赖每个公民的参与,是全体公民共同责任(A)
48.知道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体会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有赖每个公民的参与,是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B)
本部分内容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主要是根据《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所述内容来自于现行的教育部组织编写版教材。
本部分内容主要是根据《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结合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所述内容来自于现行的教育部组织编写版教材。
1.进入青春期,我们的身体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身体外形的变化,内部器官的完善,性技能的成熟。
1.进入青春期,我们的身体变化表现在三个方面:身体外形的变化,内部器官的完善,性技能的成熟。
(2)我们大家可以通过参加集体活动,向他人寻求帮助,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学会自我调节等调适矛盾心理。
(2)我们能够最终靠参加集体活动,向他人寻求帮助,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学会自我调节等调适矛盾心理。
3.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克服厌学情绪和过度的考试焦虑,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和成就动机。
(1)有一些学习压力,是一种正常心理现象,我们要坦然面对。适度的学习压力,可以激发我们的干劲和潜能;过度的学习压力,会影响学习效率和已有水平的正常发挥。因此,学习需要适度的压力。
(2)缓解考试压力的方法:转移注意力、保持身体放松、自我暗示、保持适度紧张等。克服考试焦虑,需要我们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念,实事求是地调整自我期望,增强自身实力。
5.(2)面对挫折应采取积极的态度,增强生命的韧性,发现、发掘自己的生命力量,逐渐培养自己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学会与他人建立联系,向他人寻求帮助,获得他人的支持与鼓励。
5.(2)造成挫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面对挫折应采取积极的态度,增强生命的韧性,发现、发掘自己的生命力量,逐渐培养自己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学会与他人建立联系,向他人寻求帮助,获得他人的支持与鼓励。
6.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
6.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
7.(1)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自我发展和与他人交往。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认识到自己的禀赋和独特性,有助于我们增强对自己的信心,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能力;有助于我们认识到自己离不开他人和社会,从而更好地理解、宽容和善待他人,与他人积极互动。
(3)做更好的自己,要学会接纳自己,接纳自己的全部;要学会欣赏自己。同时,要善于向他人学习、与他人合作。我们要扬长避短,主动改正缺点,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在与他人共同生活中不断成长,在为他人、为社会带来福祉的过程中做更好的自己。
(1)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自我发展和与他人交往。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认识到自己的禀赋和独特性,有助于我们增强对自己的信心,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能力;有助于我们认识到自己离不开他人和社会,从而更好地理解、宽容和善待他人,
(3)做更好的自己,要学会接纳自己,接纳自己的全部;要学会欣赏自己。同时,要善于向他人学习、与他人合作、丰富和完善自己。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扬长避短,主动改正缺点,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在与他人共同生活中不断成长,在为他人、为社会带来福祉的过程中做更好的自己。
8.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学会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
8.(1) 人类是自然界的部分, 每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各种生命共同生
(2)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学会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对
(3)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人类开发和利用
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
(1)生命来之不易,是大自然的奇迹。生命是独特的,每个人的生命都不可替代。
(3)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关心身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种对生命负 责任的态度。
(1)生命来之不易,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生命是独特的,每个人的生命都不可替代。
(3)珍视生命,守护生命。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关心身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种对生命负 责任的态度。
10.行己有耻,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更要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10.行己有耻,不做有损人格的事。我们要增强自尊心,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11.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懂得每个行为都会产生定后果, 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11.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懂得每个行为都会产生一定后果, 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1)每个行为都会产生一 定后果,负责任是一 个人的立身之道。作为社会的一员,
我们每个人首先要对自己负责,只有对自己负责的人,才能使自己的潜能得到充分
(2)我们要自觉遵纪守法,增强道德意识和法治观念,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
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法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12.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旗帜。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激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
12.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旗帜,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激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
(2)生命是一个逐渐丰富、充盈的过程,我们要不断尝试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建立联系;生命拒绝冷漠,我们要关切他人的生命,设身处地地思考并善待他人;伟大在于创造和贡献,我们要为家庭的美好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书写自己生命的价值。同时,将个体生命和他人的、集体的、民族的、国家的甚至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生命便会从平凡中闪耀出伟大。
13.(1)生命是独特的,生命是有意义和价值的。生命的意义需要自己发现和创造。每个人的生命都有自己独特的使命,为他人、为社会作出更多的贡献,这样的生命才更有意义和价值。
(3)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脚踏实地,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体现生命的平凡与伟大,用认真、勤劳、善良、坚持、责任、勇敢书写自己生命的价值。
同时,将个体生命和他人、集体、民族、国家甚至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生命便
14.(2)自强,可以让我们更自信,让青春奋进的步伐永不停息。不断克服自己的弱点,战胜自己、超越自己是自强的重要内容。自强,要靠坚强的意志、进取的精神和不懈的坚持。
14.(2)自强,要靠坚强的意志、进取的精神和不懈的坚持,不断克服自己的弱点,战胜自己、超越自己是自强的重要内容。自强,可以让我们更自信,让青春奋进的步伐永不停息。
15.(2)我们既受到法律的约束,又受到法律的保护。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安宁和稳定。
15.(2)我们既受到法律的约束,又受到法律的保护。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安宁和稳定。公民的生活离不开法律,国家的治理也离不开法律。
17.(1) 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需要给予特殊的保护。
(3)保护未成年人,是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城乡基础群众性自治组织、未成年人的监护人以及其他成年人的共同责任。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和司法保护,共同构筑起全方位保障未
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防线,形成全社会关心、保护未成年人的有效机制和良好风尚。同时,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当教育和帮助未成年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我们要珍惜自己的权利,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同时要尊重和维护他人的权利,自觉履行公民应尽的义务。
社会保护,是指国家、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以及其他组织和个人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保护。社会保护创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是未成年人保护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网络保护,是指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对未成年人网络生活实施的专门保护。网络保护有利于保障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力图实现对未成年人的线上线下全方位保护。
政府保护,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保护。政府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承担着主体责任。
司法保护,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包括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在内的广义上的司法机关)依法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专门保护,是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
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增强法治意识,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青少年不仅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受益者,更应该成为参与者和推动者。
17.(1)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需要给予特殊的保护。
(3)社会保护,是指国家、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以及其他组织和个人对未成年
人实施的保护。社会保护创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是未成年人保
(5)增强法治意识,依法办事,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青少年不仅是法治
18.(1)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
(3)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善用法律保护自己,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8.(1)一般违法行为是指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触犯了刑法以外的其他法律、法规的行为。
(3)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善用法律保护自己,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护合法权益。
20.(1)朋友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见证了我们一起走过的成长历程,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经验,友谊让我们更深刻地体悟生命的美好。
20.(1)朋友和友谊是人生宝贵的财富,朋友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见证了我们一起走过的成长历程,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经验,友谊让我们更深刻地体悟生命的美好。
21.(3)幸福美满的家庭,需要家庭成员之间相互理解、信任、体谅和包容,需要全体家庭成员共同创建,积极参与家务劳动,养成劳动习惯不断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增强,家庭责任意识为建设和谐家庭做贡献。
21.(3)幸福美满的家庭,需要家庭成员之间相互信任和包容,需要全体家庭成员共同创建,积极参与家务劳动,养成劳动习惯不断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增强,家庭责任意识为建设和谐家庭做贡献。
22.(1)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传承者之一,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的使命。
22.(1)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传承者之一,承担教书育人的使命。
24.(3)作为集体的一员,我们要积极参与共同活动,使自己的个性不断丰富和发展。
24.(3)作为集体的一员,我们要积极参与集体活动,使自己的个性不断丰富和发展。
35.(2)网络信息良莠不齐,青少年沉溺于网络游戏会影响学习,荒废学业,有损身心健康,甚至因此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35.(2)网络信息良莠不齐,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且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青少年沉溺于网络游戏会影响学习,荒废学业,有损身心健康,甚至因此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36.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有劳动就业和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这是公民赖以生存的基础。
(2)劳动创造价值。每个人所处的岗位不同,从事不同的劳动,但都在为国家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无论是脑力劳动者还是体力劳动者,都是国家的建设者,都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
36.(1)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都有劳动就业和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这是公民赖以生存的基础。
(2)劳动创造价值。不同的劳动岗位都在为国家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无论是脑力劳动者还是体力劳动者,都是国家的建设者,都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
37.(2)很多人在为我们的成长和幸福生活承担着责任。我们应该学会感恩,主动关心、帮助和服务他人,在辛苦付出中体验对他人负责的快乐和幸福。
(3)承担责任不仅意味着付出时间、精力和金钱,而且意味着可能因做得不好而受到责备,甚至受到处罚。同时,往往伴随着获得回报的权利。这种回报既包括物质方面,又包括精神方面。对我们而言,更重要的是精神方面的回报。我们应该凭借自己的经验和智慧,对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作出正确的评估及合理的选择。一旦作出选择,就应该义无反顾地担当起应负的责任。
(4)虽然有些应该做的事情不是我们自愿选择的,但是我们仍然应该自觉承担相应的责任。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是一种价值追求,更是一种精神境界。我们应该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增强履行责任的能力,勇于承担责任,在激扬青春、开拓人生、奉献社会的进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
学会对自己负责,学会感恩,主动关心、帮助和服务他人,在辛苦付出中体验对他人负责的快乐和幸福。
(3)承担责任,既有回报又有代价。我们应该凭借经验和智慧,对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作出正确的评估及合理的选择。虽然有些应该做的事情不是我们自愿选择的,但是我们应该自觉承担相应的责任。承担责任是自尊自信的具体表现,是自立自强的必然选择,是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我们应该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增强履行责任的能力,勇于承担责任,开拓人生、奉献社会。
(3)面对利益冲突,我们要站在公平的立场,学会担当,以公平之心为人处世。遇到不公平的行为时,我们要坚守原则立场,敢于对不公平说“不”,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和手段,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努力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
(3)面对利益冲突,要站在公平的立场,学会担当,以公平之心为人处世。遇到不公平的行为时,要坚守原则立场,敢于对不公平说“不”,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和手段,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努力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
40.(5)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非常突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只有通过转变发展方式才能得到解决。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40.(5)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非常突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只有通过转变发展方式才能得到解决。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41.(2)新中国成立后,在处理民族关系上,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载入宪法和法律,各族人民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在我国,各民族具有同等的社会地位,享有平等的权利,承担相同的法定义务。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是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进一步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通过输入技术、管理、人才等方式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驶上了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
41.(2)新中国成立后,在处理民族关系上,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载入宪法和法律,各族人民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在我国,各民族具有同等的社会地位,享有平等的权利,承担相同的法定义务。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是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进一步加大对欠发达民族地区的扶贫支持力度,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通过输入技术、管理、人才等方式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驶上了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
(4)维护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履行这一责任和义务,要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
42.(1)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科技、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获得巨大发展,教育改革全面推进,教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教育公平取得重要进展,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2)目前,虽然我国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但是,从整体上看,我国仍然面临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需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3)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
(4)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把经济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自主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必须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
42.(5)当今社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深入人心,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已成为社会共识。每个人都可以是创新者、创业者。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
(6)时代需要弘扬创新精神。创新精神,表现为敢为人先、敢于冒险的勇气和自信,表现为探索新知的好奇心和挑战权威的批判精神,表现为承受挫折的坚强意志和沟通合作的团队精神,表现为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和造福人类的济世情怀。
创新的时代,既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又要学会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就是尊重创造、保护创新。
42.(1)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科技、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巨大发展,教育改革全面推进,教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教育公平取得重要进展,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2)目前,虽然我国在尖端科学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但是,从整体上看,我国仍然面临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整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需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3)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
(4)现代科学技术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把经济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一个民族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必须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
42.(5)当今社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深入人心,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已成为社会共识。每个人都可以是创新者,都可以在创新中实现自我价值;每个人都可以是创业者,都能够最终靠辛勤劳动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
(6)时代需要弘扬创新精神。创新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创新精神,表现为敢为人先、敢于冒险的勇气和自信,表现为探索新知的好奇心和挑战权威的批判精神,表现为承受挫折的坚强意志和沟通合作的团队精神,表现为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和造福人类的济世情怀。
创新的时代,既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又要学会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就是尊重创造、保护创新。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其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调换顺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的领导,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伟大梦想,要求我们凝心聚力、坚韧不拔、锲而不舍,奋力开启时代新征程。
(2)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3)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在新的伟大进程中,我们党将继续弘扬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其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实现伟大梦想,需要我们凝心聚力、坚韧不拔、锲而不舍,奋力开启时代新征程。
(2)在新世纪新时代,我国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二〇二〇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
第一个阶段,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二个阶段,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
44.(3)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
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以习为主要代表的中国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领导,中国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调换顺序),全党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新增);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调换顺序),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增);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新增);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方针,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这些战略思想和创新理念,是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深化和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
(4)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改革开放是中国和世界共同发展进步的伟大历程,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着世界。改革开放使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5)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现阶段,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在我国,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我国还存在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人民当家作主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进行科学宏观调控,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提供保障。
(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这些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并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实行民主集中制,重大问题经人民代表大会充分讨论,遵循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民主决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实践充分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调换顺序)
中国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8)“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简称“一国两制”。“一国两制”是党领导人民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一项重要制度,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个伟大创举。“一国”是实行“两制”的前提和基础,“两制”从属和派生于“一国”并统一于“一国”之内。
(11)2021年11月8日至11日,中国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附图片)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涵: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4)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坚定不移地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70多年来我国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充分说明只有中国才能领导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
(5)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现阶段,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在我国,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我国还存在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
在我国,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人民当家作主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现阶段,我国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的经济体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
(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实践充分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这些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并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实行民主集中制,重大问题经人民代表大会充分讨论,遵循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民主决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的领导,必须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全方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
(8)“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简称“一国两制”。“一国两制”是党领导人民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一项重要制度,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个伟大创举。“一国”是实行“两制”的前提和基础。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以来,“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必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健全中央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对特别行政区行使全面管治权的制度,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完善特别行政区同宪法和基本法实施相关的制度和机制,坚决防范和遏制外部势力干预港澳事务和进行分裂、颠覆、渗透、破坏活动。
45.(1)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3)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
中国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
45.(1)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我们要传承弘扬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增强爱国情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做有自信,懂自尊,能自强的中国人成为中华民族的栋梁。
(2)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文化基因。
(3)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去不掉、打不破、灭不了,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
2020年,中国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中国遭遇多年未有的洪涝灾害,各界齐心抗洪魔,展现出的抗洪精神令人动容;中国还隆重纪念了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和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包括: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 命忠诚精神;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
“四抗”精神是历史和现实的呼应交响,是激励中国穿越激流险滩的强大力量。致敬“四抗”精神,就是要寻找和汲取每种精神背后的时代感召力。抗疫精神的感召力,是抗疫中展现的危难时刻举国同心。抗洪精神的感召力,是抗洪时“舍小家为大家”的牺牲奉献。抗战精神的感召力,是宁死不屈、百折不挠的民族气节。抗美援朝精神的感召力,是不畏...